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赵爱民:要在丘陵上建造“北方丝绸小镇”

赵爱民:要在丘陵上建造“北方丝绸小镇”

时间:2022-06-21 来源:牛城晚报

一个乡村农民,一次偶然机会,开启一个梦想——

赵爱民:要在丘陵上建造“北方丝绸小镇”

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侯东杰 叶晓强通讯员 岳鹏飞文/图

★人物档案: 赵爱民,1974年出生,临城县西竖镇北中皋村村民。2014年,他回乡创建沁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之后通过农户+合作社+公司模式,目前已带动100多户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。未来,他梦想通过种桑养蚕与多项研发生产,打造北方丝绸小镇特色产业基地。

1、这里已成种桑养蚕基地

6月15日上午,推开宋金英家桑树园虚掩的大门,赵爱民领着记者来到最里面的烘干室。

烘干机里面,有3蚕匾蚕茧,打开后,白花花一片。拿起一个蚕茧,用手捏了几下,赵爱民说,“现在已经好了,她出去有事,所以设定的时间长了些。”

随后,赵爱民给记者做了一次小科普。他拿起一个个头较大的蚕茧,递给记者。记者捏了几下,明显感觉比其他蚕茧的分量要足。“这是一个双宫茧,就跟鸡蛋的双黄蛋差不多。”赵爱民用剪刀把蚕茧剪开,里面果然有两个蚕蛹。

赵爱民说,因为是两条蚕吐成,吐丝时相互缠绕,不是一根丝到底,所以抽丝的时候,丝头乱、丝质粗。“总之,双宫茧也许看着有点稀奇,但绝没有一些商家说的那么好……”

从烘干室出来,记者跟着赵爱民在四周转了一圈。绿油油的桑树园里,还有不少桑葚,近处的两个蚕棚里,却已空空如也。“你们来得不是时候,桑葚刚过季,第一番蚕也刚结茧,第二番蚕种10天以后到货……”

如今,这里的丘陵山坡上,已经成为一个种桑养蚕基地。

2、她们一天做二十床蚕丝被

沁临公司冷库里,堆放着各种桑蚕产品。北边一张木头床上,刘东芳等5个姐妹们一边做蚕丝被,一边快乐地聊着天。

刘东芳是北中皋村一个种桑养蚕户,家里种着4.5亩桑树。今年春季,刘东芳第一番养了2张蚕,每张约3万条蚕。前几天,收获蚕茧100多公斤。这些蚕茧大约能做14床蚕丝被,每个卖1500元。如今,她每年要养4番蚕。同时,她也发展桑葚采摘,“一斤桑葚15元,这一个月,每天来采摘的人很多。”

蚕茧煮成丝,再拉成丝绵片,晒干以后就可以做蚕丝被。这个过程需要人手,所以她们经常在一起做。人多力量大,“俺们平均每天做20床,最多的一天做了22床……”说起做蚕丝被,她们对自己的手艺很是自豪。

跟其他姐妹不同,35岁的崔国敏家里没有种桑养蚕。不过,她也加入了合作社,喂蚕、摘桑葚、做蚕丝被,每天一样闲不下来。崔国敏说,村里养蚕户多,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儿,不用出门就能挣钱。

做完蚕丝被,梁新兰开始尝试着做直播。“这是俺们村的蚕丝被,都是村里姐妹们亲手做的,绝对保证质量……”如今,北中皋村这些普通的北方农妇们,一个个都成了种桑养蚕的行家里手。

3、他顶着压力决定回乡养蚕

1974年出生的赵爱民,40岁之前一直在清河县做耐火材料生意。2013年,在一次去上海的火车上,赵爱民跟山东一个养蚕的教授同路。“桑叶能养蚕,桑葚能采摘,下霜之后的树叶可以炒成桑叶茶,养蚕排的蚕沙可以做枕头,桑枝同样也是药材……”

临城县西竖镇北中皋村地处丘岭地带,以岗坡地为主。多年来在外经商的赵爱民,看到家乡一直没什么大变化,心中不是滋味。听了教授的介绍,经过反复思考后,赵爱民不顾家人反对,自筹资金300万,2014年回到家乡开始种桑养蚕。

荒山坡上也能种桑养蚕,一开始没有人相信这个事能成。场地、桑树、蚕种……这些从哪里来?一切都困难重重。赵爱民本着不放弃的精神,一家家跑投资,一户户做动员,一次次办手续,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,终于一家以“农户+合作社+公司”模式的企业成立。

顶着各种质疑声,2015年,赵爱民第一批蚕养殖成功。看到这事确实能挣钱,之后,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越来越多。从最初的9户、50亩,到今年1月份,赵爱民的合作社已经有100多个社员,种植桑树500余亩。

北方丘陵坡上一样能够种桑养蚕,赵爱民为自己、为其他农户闯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。

4、他要在山坡上建造丝绸小镇

回乡以来,赵爱民多次创新发展模式:桑葚深加工做成桑葚茶,蚕蛹制造特色美食,引进抽丝机制作蚕丝被,网络直播促销售……

不过,这些都不是他的终极梦想。他的梦想,是把北中皋村打造成一个丝绸小镇。

当天,他打开手机上的“中国北方丝绸小镇北中皋规划图”,丝绸文化博览馆、桑葚酒庄、丝绸加工车间、综合服务中心,这个规划图上有整整20项内容。

赵爱民说,现在的事业看着热闹,可他清楚如今所做的一切,勉强只能算得上初加工。“我们的蚕丝被,一床卖1500元感觉不少了。外地一企业买走后,稍微加工一下,再换上人家的商标,就能卖到3000元。”从产品初加工到做深加工,是赵爱民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。

近期,赵爱民准备投资160万扩建桑蚕产业创业创新研发基地,还准备建设一个丝绸历史文化学习教育基地。同时,他与承德医学院签订了研发协议,主要研发桑果种植和加工、雄蚕蛾荷尔蒙提取液、桑蚕培育冬虫夏草等项目。

“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,只要一步步踏踏实实走下去,我相信梦想一定能实现……”

●新闻延伸

他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

6月9日,第五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邢台市选拔赛中,赵爱民凭借“北方丝绸小镇”创业项目,荣获乡村振兴专项赛三等奖。

近年来,赵爱民创业成功的同时,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。因此,赵爱民多次受到县里表彰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创业明星”。

近年来,临城县人社局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、创业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,大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。做好农村劳动力群体创业就业一直是该局工作的重点,在赵爱民遇到融资困难时,向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,并提供各种创业服务,缓解赵爱民创业困境。

今后,该县人社局将继续发挥部门职能作用,挖掘更多的“创业明星”,以“明星效应”鼓舞更多的人创业。

●记者手记

有梦想,谁都了不起!

8年之前,当赵爱民决定回家乡种桑养蚕时,没有人相信他会成功。

采访时赵爱民说,河北一带历史上一样种桑养蚕,而且丝绸产品的品质上乘。后来,因种植结构发生了调整,种桑养蚕逐渐退出。“当时我相信一定能行……”

这个是支撑赵爱民回乡创业的理由之一。不过,更关键的还是,他想为乡亲们找一条致富的道路。最终,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种

桑养蚕可行,进而带动上百农户成功创业,并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。

如今,他定下了自己的终极目标,要在家乡的山坡上打造“北方丝绸小镇”。这个梦想实现起来,无疑要比他回乡创业难得多。

回乡,依靠的是一番雄心,是一股激情。而这个终极梦想实现,则更需要理性和冷静。正如赵爱民自己所言,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。

在赵爱民的创业路上,各部门都给了他大力支持,包括“北方丝绸小镇”规划图形成,就得益于市委组织部和市水务局的驻村工作队。相信通过自己努力,同时在大家一起帮助下,已经创业成功的赵爱民,能够在梦想的道路上继续走向前。北方丘陵上的丝绸小镇,也会一步步从蓝图成为实景,从梦想成为现实。

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”有梦想谁都了不起!

上一篇:“扶贫微工厂”助农就业
下一篇:8月23日商铺房产信息

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

 RSS订阅 网站地图 电话:17703540808 Copyright © 2020 邢台123 版权所有 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晋ICP备15003148号
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;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
免费发布信息[非常简单]   查找/修改/取消信息   置顶推广信息   联系方式被冒用怎么办 关于我们 晋公网安备14072202000029号